耿栋多少有点失落,郑学敏一直安慰他。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争嫁时衣。以后咱们好好努力,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就那一间屋子,争它干吗?”
耿栋抱着媳妇,说道:“我不是争那间屋子,就是觉得爸妈太偏心了。”
“我懂。可是,十个手指有长短,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的。咱们没分到东西,也不用养老啊。可以了。”
郑学敏不气吗?当然是气的。但是这个时候,生气于事补,那当然得说点儿漂亮话啊。
而且,她心里也真的觉得,远离了这一地鸡毛,未必是一件坏事。
俩人临走的时候,遇见邻居,把耿家分家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出去。别到了以后,被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
耿爸耿妈后来被邻居问起,才知道老二把家里的事情说出去了。被人明里暗里的说偏心,他们又气又愧。
耿爸说:“都说家丑不可外扬,老二把这事儿说出去,显然已经不把这儿当家了。”
耿妈说:“咱们有什么办法?他不在家,难道咱们能锁着他的屋子不让孙子住吗?他就不能为我们考虑考虑吗?”
耿爸:“这屋子一旦让孙子住了,那也就不是老二的了。以后他回来了,要让孙子腾房间,你觉得还能腾的出来吗?”
耿妈只是叹气,没有再说什么。
那当然是腾不出来了。
他们也不可能强硬的让孙子腾房间。就如之前的每一次一样,当他们说出让孙子住进去的话,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就这样吧。
耿栋和郑学敏的遭遇,可以说是万千知青回城后的缩影。这俩人提前遇到了,提前解决了,也就可以放下执念,踏踏实实的为以后做打算了。
在郑学敏的细心安慰下,从老家回到知青院的耿栋已经想开了。以后,就把父母家当亲戚走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