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城门官的位置已变得举足轻重。
据说这个幸运儿是董学士推荐的,当时为安抚董学士,吴学士与陈学士二话不说就点头同意,一个校尉而已,政务院就可以拍板。
恩师曾经语重心长的说过,有些事情,如果想不透彻,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看是谁在获利。
这几件事,谁,得到的利益最多?
几位学士中,孟学士管礼教,此事看似与他关;徐学士掌军务,似乎与他也没多大关系,那么剩下的就是管人事的陈学士、管刑狱的吴学士和管财政的董学士。
陈学士明面上没捞到什么好处,可处决了三十多位官员,就意味着会有一系列的调动、升迁,暗地里不知交换了多少利益,又夹带了多少私货。
吴学士似乎吃了个大亏,刑狱司被分了权,两桩大案也被迫移交出去,可新上任的禁卫统领是他的侄子,而且张校尉居然敢硬刚苍鹰卫,难保后面没有什么猫腻。
董学士是受害者,还损失了一名护卫,可他也把城门官的职位牢牢的抓在手中。
呵呵,真是越想越乱!
少城主捏了捏眉心,只觉得面前有一团迷雾,不管怎么挥动衣袖,就是法驱散。
“到了,少主!”马车停下,车厢外传来王春来独特的嗓音。
少城主住承运殿,在城主府的东侧,在城主府内,只有城主夫妇和少城主有乘坐马车的特权,所以少城主一下马车,就看到承运殿的牌匾。
“春来,知会你干爹一声,让他抽空过来一趟。”少城主口中提到的王春来的干爹,自然是城主府的大总管,刘忠。
王春来弯腰应下,目送少城主进了承运殿,才急匆匆往后殿赶去。
后殿,是城主起居的地方,城主大部分时间就待在这里,至于刘忠么,自然是寸步不离的。
附在一个小太监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小太监弯了弯腰,就进到大殿,没过多久出来,低声说刘总管亥时过去,王春来冲他拱拱手,回去复命去了。
整个后殿,除了重重帘幕后偶尔传来的咳嗽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