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表面师生
离殿试还有十天,全部读卷官的人选倒也不用此刻就确定。
这次是提议读卷官的人选。
朱厚熜听毛纪推举杨廷和的弟弟、担任兵部右侍郎的杨廷仪,不动声色。
六部尚书中,除了袁宗皋之外只有刑部尚书张子麟被提名。
除此之外,杨廷和与毛纪所推选的都是某左侍郎、右侍郎或者翰林院中某些有侍读、侍讲学士头衔的人。
当然了,杨廷和也特别推选了严嵩与刘龙。
依旧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王琼这些当日被弹劾过的尚书没资格担任读卷官?
梁储随后就毫不犹豫地提议了王琼、张璧、解昌杰,内阁会议就因此吵了起来。
首倡追谥于谦后,梁储的底气就这么足了不少。
面对这次内阁内部借读卷官人选争夺话语权的争议,蒋冕一直没有开口。
严嵩看在了眼里:虽然还是这些人,但就因为有了个不同的天子,内阁的格局已和之前截然不同。
这一次拜会,严嵩摆足了学生的姿态。除了追忆当年会试、殿试的事,感谢杨廷和数次写信请他还朝,其余则是向杨廷和请教给皇帝日讲的课程。
京城的穷秀才张楫却根本没心思聊这些,他家里又来了一位官老爷:都察院监察御史方凤。
杨廷和笑了起来:“惟中所言甚是。”
“全拜师相所赐。”严嵩恭恭敬敬地行礼。
在这方面,杨廷和自然有着充足的经验。
天子出席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开始变得像走过场一般,杨廷和本来寄予厚望,希望商量一些实际的大事。
当下,京城热门话题表面上是于谦,实则借古喻今,都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讨论这位藩王继统的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