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人家要过来讨论讨论,是接还是不接?
别的都不说,就问问,你这首诗里,‘惟觉时之枕席’的‘觉’是读作‘叫’,还是读作‘绝’?
那都得解释好久。
因为这个多音字在古诗词中的演变和用法,真要解释清楚,那是个巨大的工程。
在最早先的时候,睡的反义词是觉(叫),并不是醒。
睡是进入睡眠,觉(叫)是结束睡眠,这是两个字的本义。
另一个意思,觉(绝)是代表人体对外界的感知和体验......
单单就这一个字,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更别说全诗那么多可以探寻的地方——
甚至连名字都是被修改过的。
最初的名字是‘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连体裁都是后面确定的。
这又能引申出四个体裁,歌、行、引、吟。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始写的也是‘琵琶引’。
白野想想都觉得异常麻烦,无数的事情再向他招手。
干脆就不承认。
我就说这是我梦到的,不是我写的,你能怎么办?
我都不承认了,难道你还要跟我讨论?
人的思维是天生带着逆反的,你越不承认的东西,他们反而越会给你找理由。
相反,你大包大揽,说自己天纵之才,他们又会心生怀疑。
很贱也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