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嫁之事,谁家有未出阁的姑娘,谁家有寡居的妇人,情况几何,没人比官媒更清楚。
宁嬷嬷刚提了那妇人的女儿,几个媒婆便将他们的情况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
那妇人叫苗大花,女儿叫细柳,相貌身段都是一等一的好,性格也温和,今年不到二十。
亡夫是个读书人,细柳嫁过去不到一年,他一场风寒丢了命,细柳如今守寡两年。
公婆算不上好,也谈不上坏,膝下四个儿子,死了一个还有三个,便索性都分了家,如今细柳带着女儿靠做些秀活生存。
娘家日子倒是殷实些,可娘家有兄弟嫂子,爹娘也不敢过多贴补,因而细柳母女也就是饿不死,但也吃不饱的境地。
一旦有点头疼脑热或者旁的事,就能给他们母女带来灭顶之灾。
身为亲娘的苗大花一听到新政令,就起了让女儿改嫁的心思,当着众人的面问小乞儿的那些话,是想试探世人对改嫁之事的看法。
书生的话让她想法更加坚定,她才买了报纸去女儿家,说服女儿。
可细柳如今想再嫁需得得到公婆允许,这就需要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
谢酒和宁嬷嬷私下核对名额,觉得李大勇挺不错,他年纪虽大了些,但在军中有官职,人品是在顾逍这里过了关的。
细柳曾在大户人家做过丫头,见识什么的比寻常妇人要好上许多,也不会委屈了李大勇。
顾逍便命暗卫将细柳的情况告知李大勇,若他愿意,媒婆才能继续后续的事。
当然,两人最终不一定能成,但先问问彼此的意愿是起码的。
人不坏,愿意好好过日子,这是李大勇的要求。
细柳的条件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当然同意,甚至让媒婆带话,细柳的女儿他也是愿意接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