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那段经历的人都知道,一群二十没出头的半大孩子,在一起过集体生活。每天要跟当地农民一样下地干活,劳动强度之大,绝对不是这帮在城里生长的孩子们,能扛得住的。
生活条件更苦了。
他们的一日三餐,全交给雇来的伙夫打理,主副食基本靠生产队配给。
夏秋时节还说得过去,白菜土豆青椒黄瓜茄子,清汤寡水地炖出来,配上高粱米饭,爱吃不吃就这玩意儿。
到了冬春季节,菜荒粮荒那是家常便饭,能保证他们一日三餐吃饱饭就不错了。至于副食,有时候一把咸盐用开水化开,浇在米饭里,凑合着就是一顿。
所以,大伯宁愿背负徇私舞弊的骂名,也不肯让田秀去青年点遭罪。
田秀知道父亲赶她走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碍眼了。
她心里有怨,不敢说在当面,暗自憋了一股火,我就是走,也得先把你俩的事给搅黄了。
怎么搅和呀。
她总不能把话说在当面,公开警告黄春兰,不许你跟我爸单独接触。如果那样,说不定能招来父亲的拳头撇子。
不知是哪位高人,把当时家庭多子女现象,每个孩子的性格,做出一个精确总结:老大傻,老二滑,老三最绞牙,也就是所谓的矫情。
家里老大的憨厚,出于家长对她的一贯要求。让她在弟弟妹妹面前,必须要做出表率,不能跟弟弟妹妹们争长论短。
落实到具体情况,就是多干活,少发或不许发牢骚。这种性格一经养成,往往会将憨厚演化成固执。
田秀认准了父亲要赶她走,就是为了能跟黄春兰自由相处。她想起了姐弟三人谈论这事时,小黑顺嘴说的那句话。
首先肯定一点,田秀这么做,是为了保全这个家的完整性,有点宁愿舍弃自己的幸福,也要保护弟弟妹妹不受欺负的大义凛然之势。
田老蔫在老婆死后不久,就想再找一个女人,来帮他照顾这三个孩子。
可惜他的条件太寒酸了。
一个大熟练工人,每个月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抚养三个孩子都很难,哪个女人愿意来跟他吃苦受累。
还别说,真有人给他介绍过几个寡妇,都是死了丈夫,留下几个孩子,需要找一个男人,帮她抚养孩子。
田老蔫当时就拒绝了。他连养活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很艰难,怎么可能再增添新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