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老李家的吧?”
她朝着和他们隔着一块地,蹲在地上干活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
“她也跟你一样,只要累着了,怎么都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稀粥什么的,看看,瘦成什么样了?”
青桐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的确,瘦得是真厉害,脸都脱了相,嘴唇白得没有血色。
槐花婶就叹气:
“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她是受她婆婆磋磨,哪里知道不是,她是真的累到啃不动窝头饼子。”
青桐眼里闪过惊奇,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她虽然吃不下多少,但无论干稀,她还能吃下去,这个老李家的,却只能喝粥,那她的身体肯定承受不住春耕秋收的劳动强度。
……
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秧苗下了田,青桐收到了家里的回信,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不小的包裹。
拆开信,青桐才知道,这封信,是她二姐给她写的,包裹也是她二姐寄给她的。
信里除了抱怨她怎么会莫名其妙被换到东北,就是跟她说她打听来的在东北过冬的注意事项。
她还告诉青桐,她给寄过来的包裹里,是她花了一个月工资给她买的衣服,还有特意找人给弄的两罐奶粉和麦乳精。
衣服的夹层里,还被她缝了二十块钱和十斤粮票。
青桐将收到的信来回读了两遍,确定她的信里,字里行间都带着愧疚,心里的猜想,也得到了证实。
果然,他们家原本应该下乡的,就是她二姐。
因为不是她提前找了工作,那下乡的人,怎么也轮不上原身。
但是除了愧疚,她仍然如同还在家的时候一样,没有发现她这位二姐对她有任何嫉妒的心思。
青桐心里叹气,也就是说,原身好好一姑娘,上辈子只因为自家姐姐不愿意下乡,才有了那样的悲剧人生。
她没再给她回信,她也不能代替原身说出原谅或者代替原身享受她的愧疚,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和她能离多远离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