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堡会战进入第十天后,战斗激烈程度已经跃升为惨烈,十万北华军和三十万苏军已经把这片中亚沙漠间的绿洲化为了一片沸腾的血海,双方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都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交战区域内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漠里的黄沙。尽管北华军第180师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成功把控制区边缘推进到捷詹河沿岸,但苏军随即在河流上游用沙土堵死了水流,使得包围圈里的北华军再度陷入了缺水中。
冯占海此时有些踟蹰和犹豫,他在等待着出击的最佳时机,是立刻出击,还是再等等?这两个选择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但其实是有着重大差别的。冯占海知道,华西列夫斯基肯定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北华军后续主力的动向,北华军占领区内的苏军眼线可谓多如牛毛,一旦二三十万北华军风尘滚滚地出动,瞒住苏军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冯占海如果立刻出击,华西列夫斯基肯定会果断地放弃对土库曼堡的围困战,撤回阿什哈巴德(土库曼中南部城市,距离伊朗约五十公里,是土库曼加盟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土库曼境内唯一的大城市)。届时,三十万苏军据守这么一座大城市,北华军接下来对这座城市的攻击必然又是一场塔什干战役式的巨大消耗战,但北华军不得不要攻占阿什哈巴德,因为只有夺取首都,才算是真正地占领了土库曼,因此把苏军在一马平川的沙漠上发挥北华空军等多方面的优势进行消灭掉才是最理想的,苏军有生力量被歼灭了,阿什哈巴德就是一座空城、一个摇摇欲坠的苹果,所以,立刻出击,苏军会撤回阿什哈巴德,北华军穷追猛打,兵临阿什哈巴德城下后只能进行城市攻坚战,不符合北华军的整体战略和时间原则;如果北华军主力再等等,等着苏军把土库曼堡的北华军“消灭得差不多”,比如,等着苏军把土库曼堡的十万北华军消灭得只有一两万,这样,苏军自身必然会元气大伤、消耗巨大,同时,最重要的是冯占海可以抓住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高层的心理弱点,因为苏军距离最终胜利已近在咫尺,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肯定“不舍得”撤退,苏军高层将领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快咽进嘴的胜利果实,北华军后续主力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扑上去,就能把“恋恋不舍、磨磨蹭蹭”的苏军全面反包围在土库曼堡。
第五集团军参谋长萧浩然是主张“再等等”的,他算了一个冷酷无情的账:目前在土库曼堡的北华军共5个师、10万余兵力(5个师满员编制约有15万人,扣除伤员和阵亡者,此时还有10万余),等苏军把这10万北华军吃得只剩下两三万,苏军自身起码要付出十五万左右的伤亡代价,到时候,苏军元气大伤,同时苏军距离全歼掉北华军这五个师的“胜利”又是近在咫尺,所以苏军在获悉北华军主力席卷上来后,肯定不愿意轻易放弃包围土库曼堡,北华军主力只要速度够快,超出苏军预料,再加上在按兵不动这段时间内准备充足,就能干脆利索地彻底消灭这三十万苏军。
副参谋长黄维则主张“立刻出击”,他抨击萧浩然“太冷酷无情了”,他对萧浩然道:“士兵不是蚂蚁!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是一条条的生命!打仗不是算数学题!你的逻辑就是‘我们再死几万人,换来让对方最终多死十几万人’,这简直是铁石心肠!”
萧浩然反唇相讥:“慈不掌兵!战争肯定是要死人的!胜利肯定是要用人命换的!那么,什么是胜利呢?胜利就是让敌方多死几倍、多死十几倍乃至多死几十倍的人!这难道不是战争的本质吗?古今中外,那些所谓的名将,哪个不遵循这一点?比如白起,众所周知他在长平之战中消灭了45万赵军,但作为代价,秦军也死伤了30万。为什么说白起是名将?就因为他能用秦军死伤30万的代价换来赵军死45万人,如果白起用秦军死伤30万的代价换来赵军死10万人,他还是名将吗?长平之战还是秦国胜利吗?打仗就是用人命换人命!指挥官要做的,就是让敌方死人数量比己方更多!”
黄维气急败坏,却又哑口无言,只得说道:“谬论!谬论!”
萧浩然补充道:“速战速决地消灭掉土库曼堡的三十万苏军,更多的价值是体现在战略意义上。我们用野战的方式消灭了这些苏军,就能避免接下来的城市攻防战,我们现在多死一个人,接下来就能少死两三个甚至五个人。还有,时间!这三十万的苏军退守阿什哈巴德,保守估计也能守三个月。我们给苏联每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能获得一个月的宝贵喘息时间,就能用这一个月再组建起一个集团军,再生产出一千辆坦克、一千架飞机!到时候,我们要为我们现在的迟钝付出更大的代价!”
黄维面红耳赤,但无法反驳,最后艰难地道:“当初在黄埔军校,我就知道你是个冷酷无情的石头人,但没想到你这么冷酷无情!你就不怕你成为中国的乃木希典?你就不怕阵亡官兵的家属往你家的窗户玻璃扔石头?”(乃木希典在日俄战争中指挥日军攻占了旅顺要塞,他的作战手段十分冷酷无情,根本就不管士兵的死伤数字,几乎是草菅人命,日军的“自杀性肉弹攻击”就是他发明的。虽然他最后成功地攻占旅顺,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嘉奖,但日军战死极多,战死日军的家属骂他是“杀人鬼”,天天聚集在他家门口骂他并往他家里扔石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浩然嗤之以鼻:“我可没有乃木希典那么蠢!我要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都会得到数倍的回报。”他望向冯占海,“钧座,再等等吧!”
冯占海问道:“等到什么时候呢?”
萧浩然道:“等到土库曼堡的那五个师只剩下两万兵力的时候。”
黄维怒不可遏:“土库曼堡的那五个师现在还有十万兵力,你的意思是,我们等着他们再死伤八万人?这简直就是‘死人指标’!我现在帮你发电报给喻超白,告诉他,等他们再死伤八万人后,后续部队就会上来了。我估计,喻超白他们会把你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个遍的!”
冯占海摇了摇头:“虽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也不能如此不择手段。虽说立刻出击很难全歼掉苏军,但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还是会很有收获的。”其实冯占海也倾向于黄维的“立刻出击”,冯占海虽然渴望胜利,但他爱兵如子,做不到萧浩然这种用机器人思维考虑战事的地步。
萧浩然还想再说服冯占海,但冯占海仍然不愿意采纳“迟缓攻击”的计划。
散会后,黄维找到萧浩然:“老萧,改改你的这个性格吧!我来到北华军后,知道你当初在本溪战役中就采取了这个战术,对前线部队下达‘死人指标’,虽然你在本溪战役中确实重创了日军第16师团,但第101师也硬生生被你打成了一个空壳。”
萧浩然嗟叹道:“德国潜艇部队里有句话,叫做‘只懂得关心手下而不能击沉敌舰的艇长是不会得到士兵的尊重’。我们是军人,是军官,我们的职责是指挥部队打胜仗,而不是只懂得关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