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厅内摆着几张放满试卷的桌子,有个考官手拿试卷端详,目露赞许不住点头,欣喜道:
“这位先生才学惊人啊,写的这篇策论不仅文采斐然,更是鞭辟入里,对我陈留国积重之弊有很深的见解,是大才!诸位以为...这等大才该如何安排?”
“是很有才华,这一届好像没人比得上他。”有人接过试卷,皱眉道:“可是他姓柳,洛阳地界有柳姓世家么?四方州境有柳姓世家么?”
“未曾听闻过。”
“或者他是洛阳八大世家的门客?诸位有得到消息么?”
“未曾得到过。”
“那么也就是说,这位柳先生是个寒门了。”
几位考官纷纷点头,先前那满目赞许的考官神色冷淡下来,道:
“空缺的官职早都被安排给了八大世家的子弟,哪里还有位置给这样的寒门子弟?这柳姓考生的文章华而不实,通篇都是胡言乱语!依我看来,就是废纸一张!”
其他人称是,便将柳三思传唤进来。
柳三思长身而立,很有自信地静待考官出题,寒窗苦读十余载,此刻正是一展才学之时。
“父亲祖父谆谆教诲,三思不敢忘怀,三思见民生疾苦,心实痛哉!立志要改变这一切,才远离家乡来到洛阳。”
柳三思心道:“眼前,便是我实现志向的第一步,我虽不才,但却有信心迈出这一步!”
他眼中流露出比自信,却听考官含笑问道:
“柳先生是吧?你笔考排名末尾,面考也就不用考了,回去吧,再用心点读书。”
柳三思愣住,不敢置信道:“大人,我写的试卷排在末尾?”
“正是如此。”那考官淡淡道:“你这试卷上的策论都是夸夸其谈,上不得台面,你这些年莫非读的假书?诶,桌子似乎有些不平整,刚好用这卷子垫一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