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交窬裙俗称破裙,是由多块布料裁片缝合而成的,裁片均为梯形状。
裙子一副称为一“破”,一般常出现在某宝上的有“八破裙”和“十二破裙”。
而交窬裙一般都是双色拼接不打褶,由梯形裁片拼接而成,因此腰部用料少裙摆大,因此穿上去显得人高挑且瘦。
再者,舞裙的三层,并非传统的三层一样长短。
在现代一般汉服下裙自带内衬的,都是里面短外面长,也就是说一般6米及以下的裙子都是两层的,两层对于一件6米下裙来说还不算累赘,这一点在交窬裙上更是如此。
而董月娥只是将6米交窬裙的里面短外面长,改成了里面长外面短,最里面的交窬裙为纯粉色加白色荷叶边长裙,中间那层交窬裙则为水红与白相间绣花长裙,而最外面则是红色围裳。
魏晋时,妇女服装以宽博为主。为了束腰,她们往往在衣裙外围裹一块形似上古之裳的布襕。这块布襕,被称为“围裳”。
本来董月娥是觉得比起围裳,清代凤尾裙搭配舞衣会更好看,旋转间凤尾飞舞裙摆如花,但是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围裳。
首先作为一个汉服爱好者,董月娥虽然没到抵制清汉女装的地步,但是能够用汉服解决的问题,尽量还是想用汉服解决。
第二,凤尾裙的制作工艺比围裳麻烦。
凤尾裙是清代裙的特殊品种,由彩色条布接于腰头而成,布条尾端裁成尖角,形似凤尾而得名。
因条布之间空隙较大,不能单独穿着,常作为附属服饰围系于马面裙之外。
而围裳就是一块布襕。
就时间和成本来说,围裳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董月娥觉得有围裳收拢之后在旋转,或许绽放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