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本家旁系都不关心的事情,一个疏堂远亲能知道?
为了不露马脚董小篱和刘梦龙仔细研究了一下林家。
林家是书香之家,林家读书考取仕途的人不少,就算只是个秀才老爷,那也是最低的士族了。
别以为是书香之家就没钱了,能是书香世家的家族哪个没钱?
没钱你能读得起书?你以为这里是现代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呢!
在古代能读得起书的基本都是有钱人,剩下的那一少部分人都是家里砸锅卖铁咬牙撑着的。
正常情况下一个村子能出一个秀才就已经祖坟冒青烟了。不是说村子里别的小孩笨,而是与钱财有关。
就开始的一关就是束脩,第二关是廪保,第三关才是考试消费。
就拿一门三苏的苏家来说,三苏父子本是四川眉山县的殷实人家,嘉祐元年苏洵携儿子进京赶考,苏轼兄弟虽金榜题名,然而家当也开销的差不多了。
次年苏洵之妻病死眉山,父子三人奔丧回籍,家中已是一派“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的惨景。
这还只是三苏父子上京赶考的花销,还不包括他们三人十年寒窗,不事生产的花费。
由此可见小户人家岂敢问津如此科举?
能成为书香之家的林家财力可见一斑。
就算只是个童生、秀才之流也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再来个举人老爷那可就是光耀门楣了。
君不见范进中举人都乐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