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实际上就是前世毁了大唐怛逻斯之役的葛逻禄人后裔,是阿富汗真正的父系是突厥人的部落,不过母系是普什图人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这些人的语言,无非是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加上本地土语的大杂烩。
核心还是以波斯语为根基,显示了波斯人千百年来对此地的真正影响力,至于什么马其顿大帝对此地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
而曾经当过这片土地主人的蒙古人,不但自己的语言不见了,连信仰也不见了,除了样貌上依稀还有东方人的影子外,他们与当地的其他部族已经毫无二致了。
蒙古语,在这里显示了他的脆弱性。
铁木尔兰的那支哈扎拉人军队由于靠近阿姆河,多少还保留了一些蒙古语和喇嘛教的残余,这也是他们认同特鲁琴并彻底归附的主要原因。
虽然都受波斯语的影响,但在普什图人内部,杜兰尼人受到的影响显然更大一些,或者说他们的语言就是波斯语的方言,而吉尔扎伊人则不同,他们的语言里带有大量的突厥词汇。
五十年来,先是波斯帝国的纳迪尔沙攻入印度,不但洗劫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还纵兵洗劫了整个印度河中下游平原地带,那里四周除了绿洲就是沙漠,无险可依,洗劫之下,自然是白骨累累。
然后是杜兰尼的第二次侵入,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的那里再一次哀鸿遍野。
后来莫卧儿在特鲁琴人的协助下恢复了一些元气,又与阿富汗人争夺此地,再次白骨千里,除了北面诸省由于靠近大山,可以就近逃亡外,平原上可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此时,东面的马拉塔人,北面的锡克人趁虚而入,又是一番厮杀,最后,锡克人占据了北半部分,马拉塔人占据了南半部分。
杜兰尼死后,占据坎大哈以南荒漠地带、以奎达为中心的俾路支人显然不甘心继续在黄土、风沙里讨生活,便大举东向。
与之相比,在德干高原舒服惯了的马拉塔人显然不是喝了几百年风沙的俾路支人的对手,最后,后世巴基斯坦的南部被俾路支人占据了。
阿富汗帝国帖木儿汗任命的俾路支总督米尔阿里汗摇身一变成了信德总督,他就是历史上的塔尔普尔王朝的创立者。
而在之前,包括拉哈尔、海德拉巴(巴基斯坦的,不是印度的)在内的印度河流域诸邦都是接受莫卧儿帝国的册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