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又议了一些事情,黄昏时分,朝会终于结束了,不过永琰将阿桂留了下来。
在他的书房里,赫然多了两个人物。
一个金发碧眼,显然不是中华人士,一个则是典型蒙古王公打扮。
阿桂一见到这两个人,顿时心理一凛。
“皇上西狩前曾定下大计,并让太子殿下实施,但殿下一直拖延不决,现在蛮贼大军围城,现在又想起来了?”
这两人他都熟悉,一人是沙俄帝国驻清大使谢苗诺夫,一人则是统领整个科尔沁大草原,实际上管辖着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的达尔罕亲王旺扎勒多尔吉!
看得出来,在经过一整日紧张繁琐的会议后,二十七岁的永琰也是疲累不堪,但他还是强打着精神召开了这个小会。
见到阿桂后,他的神色稍好了一些,此人乃是大清乾隆一朝赫赫宿将,自从征战以来除了在特鲁琴人手里略有小挫,余者战事无不是以胜利告终。
而且,自从在巴里坤湖附近败于特鲁琴军之手,回到京城后,他痛定思痛,在火器上也大有研究,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只会挟蒙古骑兵、索伦步兵,以冷兵器为主屡次获胜之人了。
常言说得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阿桂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乾隆后期,和珅气焰熏天,但只要有阿桂在,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服服帖帖,显示了阿桂并非只是一个武夫那么简单。
永琰让随侍的太监给他搬来了一张椅子,然后说道:“不是我等长他人志气,而是时势已移,虽然父皇定下了依托北京城、武昌府拖住蛮贼的大计,但显然还不够,必须另做他想”
阿桂赶紧弯腰施礼,“殿下顾虑的是,老臣必定殚精竭虑速成其事”
......
伊犁。
五十七岁的乞塔德正在观看一封用蒙古文写就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