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不积极压上,迫使瑞典想要抢球就得主动压过来,而简·安德森又担心被打反击,所以瑞典的抢攻战术难以奏效。
在化解了瑞典人的抢攻之后,意大利队开始稳扎稳打地控制比赛,按照自己所习惯的节奏和方式去进行比赛,迫使瑞典迁就意大利队的踢球方式。
不过,瑞典队显然也是针对意大利的打法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变。
首先就是托纳利,他在前腰位置上还是很有威胁的,于是简·安德森就直接安排了埃克达尔贴身照顾托纳利,不给托纳利转身直接面对球门的机会。
只要做到这一步,那托纳利就无法通过传威胁球来为队友制造机会,意大利队的前场进攻就被削弱了一截。
简·安德森的第二步就是加强右路的进攻,尤其是让卢斯蒂格缠着迪马科,限制住了意大利第二梯队的进攻推进。
在他看来,只要托纳利和迪马科被钳制住,那么意大利队的进攻就几乎被削弱了一大半。
当然,简·安德森也不保证球员能够每一次都压制意大利队的进攻,而是想办法延缓意大利队的进攻速度。
只要进攻速度快不起来,那么瑞典就有足够的时间组织防守。
一旦防守组织起来,那瑞典的防线就固若金汤,球门就不会像上半场那样被意大利人攻破。
而只有不被再扩大比分,瑞典队才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进攻来追回两球落后的差距。
在进攻时,现在瑞典队也会更加简单一些,通过后场的长传到中场,然后让拉尔森和埃克达尔去争抢高点,再给前面的锋线球员。
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
在下半场意大利队开始控制局势,瑞典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们硬是没让意大利队的进攻产生多大的威胁。
而他们的进攻,则是造成了两三次射门,不过要么射偏,要么被多纳鲁马扑住了。
“我们是不是该换人了?”维亚利忍不住说道,“前场的进攻好像有点受限制了。”
他说的当然就是托纳利。
虽然托纳利听从了潘毅的建议,在前场进行了更多的纵向跑位,但埃克达尔对他的防守加强后,也限制了他的发挥。
这段时间托纳利在场上踢得有点吃力,有威胁的传球和射门也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