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想,或许,就是因为地下水流渐年枯竭,原来的地下水道经常空虚,便难于承受地表面的压力,难于承受建设山区制造的震动,比如炸石的震撼,比如大贷车轰轰通行等,日积月累,便出现了裂痕,终于,就在这一恶劣的天气下,出现了可怕的地陷。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民时,村民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谈,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干部在吓他们。这些官们,也不知安的什么心?这么恶劣的天气,还要把他们赶出家门。然而,当某村饱受地陷之苦的村民向他们摆事实时,他们有点相信了,开始将信将疑地东张西望。有好处摆在眼前,谁都会一哄而上,但要他们去干这看不见直接利益的事情,村民们都有一种傻子过年看邻居的习惯。别人不干的傻事,他们才不会先去干呢!
于是,杨晓明他们只得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地劝说。
这么黑的天,这么大的雨,人家早把家门关上了,根本不可能集中在一起听你们胡说八道。
状况就是这时候发生的,先是一间房子倒塌,就听见有人大声呼救,再又出现倒塌的“轰轰”声,像是在雨夜里响着闷雷。当时,杨晓明的脑袋也“轰”地炸了,第一反应是,向房屋倒塌的地方冲去,第二个反应是,这次完了。
他对自己说,你不是来抢险救灾吗?不是要把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吗?然而,你不但没能降到最低,而且还在进驻村子大半个小时后,眼瞪瞪看着地陷,看着村民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丧失生命。
他想,人家会问,这大半个小时你都在干什么?你在劝说村民?大半个小时一户村民也没劝动?你这是什么工作效果?什么工作水平?
有人大声喊,同志们冲啊!
有人大声喊,我们立功的时候到了!
他的组员们不用听他的命令,就已经从四面八方冲向倒塌的房屋本来,这种奋不顾身投入抢救的行为,正是杨晓明所渴望的,正是杨晓明当了这个小组长后,就在尽力要使他们达到的境界,然而,杨晓明听到这样的叫喊声,看着他们一个个向前扑,却有一种很想哭的感觉。
他想,你要的就是这效果吗?就是这种亡羊补牢吗?
记得李向东告诉他,别以为某一个地方平安无事,就以为一任首长碌碌无为,其实,他比那些在突发事件中,奋不顾身指挥抢救老百姓的领导更可贵。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突发事件的发生,把工作做在前面。
他问自己,你把工作做在前面了吗?
他自己回答自己,你杨晓明标本就没有预见性,根本就没有把工作做在前面!
他对自己说,你虽然预感到了危险,却没有紧迫感,一进村,便没有采取最有效的办法把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尽管,他还不知道什么样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