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仪的消息的来源并非来自捻蕊宫,而是皇后使人来知会的,传话的太监是从楚修仪那里来,因还要去别的妃嫔的住处传,故是撂下话就急急走了。
通过安巧转达的话,绵期得知是太医诊断出陆充仪的胎儿不健,还说这胎儿保不住是迟早的事,因怕她太伤心,皇后才会知会了包括绵期在内的几名行事稳重的妃嫔,希望她们有空可以前往捻蕊宫,多关怀陆充仪一下。
一个妃嫔保胎不住,本不算什么大事,但因为皇帝现今仅有一女,皇后对陆充仪的孩子还是抱着很大期望的,故她才希望她的胎能有所转机,也才表现得如此重视。
皇后这一番动作后,阖宫上下肯定都盯上了捻蕊宫,绵期为避嫌,并不想过早地去探望陆充仪,故她只是等这一日夜幕四合的时候,才派桐语去捻蕊宫慰问陆充仪。
然不巧的是,桐语前去的时候,恰逢皇后在捻蕊宫陪伴陆充仪,陆充仪脱不开身见桐语,只是使自己亲侍宫女转达了句话给桐语,让她带回觅香阁去。
而这句话十分简单,不过是:“一切安好,勿念。”
绵期得知后,心忖她们既然结了暗盟,陆充仪必不会和她套什么虚词,她说安好,那便是真的安好。
而且结合前世记忆,她知道陆充仪的孩子是平安落地的,所以给她看病的御医,如果不是误诊的话,那这套“胎儿不保”的说辞,多半是陆充仪怀胎月份大了,行动越来越不变,法面面防备别人的迫害而使的瞒天过海的计策。
毕竟这样一来,敌人会转移视线,她也可以因体弱而不必再外出,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
计是好计。
可不久以后,绵期就意识到陆充仪的权宜之计,竟成了间接促使皇帝释放峻王回京的重要原因。
.
半月后,京中流言肆虐。
季连芳柔流胎在前,陆充仪胎儿不保在后,而这两件也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宫外,再加上这时祁国很多地方发了旱灾,百姓久盼甘霖果,心中怨怼,有心人便利用这一点,把这毫不相干的几件事编排到了一起,将景隆帝登基名不正言不顺登基的事再次拎到了台面上,道是:天罚昏君!
为安抚朝中群臣,和市井民心,皇帝向天下颁发“罪己诏”。诏书中沉重怀念了先帝的功绩,表达了他自愧不如的心情,同时痛斥自己自登基以来的作为。
罪己诏一出,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众激愤的心情,缓解了事态。
除了罪己诏,皇帝还下达了一道命令,那便是命峻王回京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