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第一阶段化疗结束,算是闯过了第一道难关,每天只是躺在病床上输液,也让陆晨熙感到筋疲力尽。
紧接着进入两周骨髓抑制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非常低,很容易受到外界感染,输入的药物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在医生的建议下,陆晨熙住进了能够过滤外界空气的层流床,降低感染风险。
只是疼痛、恶心、反胃等各种身体和生理反应席卷而来,法正常进食,精神不振,睡觉时间大于清醒时间,身体肉眼可见的消瘦。
每一个陪伴他的人都在认真细致的照顾他,照顾他的情绪,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始终处于心态稳定,坚持配合的状态中。
入院二十天多后,第一疗程宣告成功,医生看完最新的检查报告,同意他出院休养。
这对陆晨熙来说是这段时间以来收到的最好消息,他还憧憬着是不是不用再回来。
许源买来轮椅,推着他走出医院大门,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回家后,陆晨熙大部分时间还是只能躺在床上,看望他的亲朋好友陆续到来。
在这个城市工作的老师、同学,时隔多年借此机会聚在了一起,回忆了许多高中,大学的往事。
只是那个在他们高考后消失的女孩,全班同学一直记得,在各自的区域寻找,班群里互通消息,有人曾经见到过她,有过短暂的聊天,但在他赶过去的时候,她再次消失了。
他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一张女同学发给他的照片,女孩的样貌变化不大,整体造型却改变了许多。
剪掉了长发,穿着女式职业装,画着浅显的妆,掩盖不了眼底的青紫色和脸上的疲惫,看镜头时特意露出淡淡笑意。
曾经在他面前,明明是个爱说、爱笑、爱闹的女孩,喜欢问他问题时不满意他的解答而“吵架”,喜欢每次成绩出来前和他比高低,喜欢和他站在一起又向每个人表达对他的“厌烦”。
照片中的人看不出以前的影子,他能想到的是她一个人肯定经历了很多事,才会决定把过去的自己隐藏起来。
高一班主任独自前来,留下来住了一晚,老师很难过,但依旧和从前一样鼓励他,开导他,就像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
出院一周时间里,得到来自各方的温暖陪伴和加油鼓励,陆晨熙接受了自己生病的事实,并且开始有了对抗它,战胜它的决心。
再次回到医院,第二次化疗开始,他的身上安上了输液管,因为他要面对更严峻的清除癌细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