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在太湖水师破袭芦潭后的一个时辰内,被从赵家围北上的闽督郑森的大军包围。
明军骤至,黄山登寨墙而望,见火炬无边,人影幢幢,徒叹奈何。
他早已有所预料,郑森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躲在黄山营中的芦潭守将张应祥观明军兵力庞大,心如死灰。
这小小的昌邑,如何抵挡得住如此洪流?
南昌与建昌也一定不会分兵来援,他们只能困守在此,直至明军破营。
黄山自知已陷绝境,无路可走,于是下令全军准备突围。
昌邑是个小地方,无法囤积太多的粮草。
之前鄱阳湖还在掌控之中时,昌邑守军的补给粮草都是走水路从九江转运。
但现在,他们已经后继无援,粮草断绝。
昌邑镇中的粮草,也仅仅够支撑十日。
与其坚守十日弹尽粮绝,不如趁现在明军新至,冒死一搏。
黄山的军令十分果断,清军火速集结。
这时,镇子外,郑森正在部署各部围困昌邑,他并不准备强攻,因为他知道,黄山部乃是闽兵精锐,强攻一定损失很大。
昌邑弹丸之地,只需将其团团围住,待其粮尽,便会不战自溃。
夜里丑时末,雪停,风止。
明军刚刚完成了对昌邑的包围,各部正在连夜修筑营垒。
昌邑西北,屯军在此的是左武卫营参将甘辉。
士兵们正在连夜修筑营寨,甘辉率亲骑二百在营外游走。
西北,是通往建昌的方向,清军若是想要突围,便会选择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