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民所带来的三十支碎片枪则全部装备二连,大半轻机枪、掷弹筒也配属突击连,另外还有由八门轰天炮组成的山寨重炮排。
为了追求火力强大,陈天民又调集了近百枝P38冲锋枪,以及炮兵连,充实火力。
炮兵连的主力,就是最近刚刚仿制成功的六门战防炮。
华夏向德国购买战防炮的时间大约是一九三
四年,至一九三八年德国停止对华出口武器时,华夏从德国进口的战防炮约为500门,炮弹55万发。
战防炮首次抗击日军是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坦克的冲击,战防炮能在五百米以外撕开日军89式中型坦克的薄皮装甲,令日军大感惊讶。
在围绕上海北部要地大场的争夺战中,甚至出现七八辆日军坦克面对华夏军队一门37毫米战防炮不敢冲击的情况。
台儿庄战役则是战防炮表现最为精彩的一幕,华夏军队用它击毁日军坦克十三辆,以致日军称其为“令战车兵泣下的可怕武器”。
但在长期作战消耗下,华夏军队的战防炮逐渐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日军优势的炮兵火力以及步兵掷弹筒给华夏战防炮部队造成较大损失。
由于战防炮有效射程太近,必须部署在一线才能奏效,很容易被日军远程火炮和迫击炮、步兵掷弹筒压制。
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战防炮的数量已经锐减到最低水平,剩余的火炮虽然继续参加了几次战役,但再无出彩表现了。
姚闵仿制的战防炮,性能基本和德国进口的差不多。
这型炮体
型小巧,炮管长1.66米,炮宽1.65米,炮高1.17米,行军重量只有450千克,因此机动性能非常好,即使不用牵引车,4名士兵也能推着它到处跑。
该炮射速为13发/分钟,炮口初速762米/秒,有效射程300—600米。
对付坦克时,它主要发射37毫米被帽穿甲弹,100米距离上能穿透34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500米距离的穿甲能力为2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