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因为害怕被波及,因为历史上这场兵变根本没闹起来,自然没什么好怕的。
只是因为按照原主那位老祖宗的性格来看,这种场面他多半是做做样子,给冯亮祖那货行一礼然后就溜之大吉了,是根本不会来的。
想着不能改变历史,第一件事就走错路了。
看来等这事过后,要尽快找到族谱查一查自己后世的家庭属于辽东李氏的哪一支,不然心里总有一个坎过不去,做事情也畏首畏尾。
冯亮祖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属于高官了,又是带队办差,自然要顶在前面。
在京城待了六年,这种场面他也是第一次亲临,脸都吓白了,连后头的李顺祖也顾不上了,生怕闹出兵变死于乱兵。
自天启末年,新帝崇祯登基以来,在畿辅闹出的兵变大大小小不下百场,外地则更多。
大头兵们事后多半会被朝廷再招抚,但在场的文武臣将都没好下场。
更倒霉的是就算没在兵变中身首异处,朝廷为招揽乱兵,大部分时候都会选择拿他们的人头去抚慰人心。
这次查办袁崇焕,万一闹出兵变,宣旨太监车天翔跑不了,南镇抚司负责督办,冯亮祖这个指挥使大概率也是要当背锅侠的。
能不怕吗?
车天翔颤颤巍巍地从宽袍大袖中取出一份金黄卷轴,取出了里面的圣旨。
圣旨的金黄色直晃眼,但周围的关宁军将士不仅丝毫未动,还都举着刀枪向前了一步。
不等宣读圣旨,场面便已经有些控制不住的迹象。
在场的锦衣卫多和李顺祖一样,是由恩荫、世袭而来的勋贵子弟,尤其南司,清水衙门之下都是闲差,整日也就坐坐堂、跑跑差,哪里见识过这等场面。
锦衣卫之中,不乏有穿着一身青红黄各色华丽锦服,却瑟瑟发抖,不断往人群中间拥挤的无胆鼠辈。
但这还算好的,李顺祖在人群中抽了抽鼻子,竟是闻到了些许的腥臊之气。
有人吓尿了?
还锦衣卫,就这?
受不了这种气息的李顺祖,赶紧捏着鼻子扒开人群,往最外围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