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在对试样进行混合的时候,要如何对试样进行搅拌。
“一家SCI一区期刊,这几年影响因子大概13点多吧。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化学综合、物理化学、纳米技术等等。这家期刊在纳米材料的研究领域中,属于国际上最顶级的期刊之一了。”
“奇怪,我是严格按照宁晨的实验条件进行操作的,实验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失误……怎么最后实验的成功率,就比宁晨低这么多呢。”
“宁晨,以现在的实验成果来说,已经足够写一篇不错的论文出来了。当然这个课题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现在你是想先写论文呢,还是想继续把实验进行下去?”
“宁晨,你这速度可以啊。”
“好的,那我就先过去了,有事再找我哈。”
但当所有的细节放在一起,就很可能起到质的改变了。
宁晨想了想,说道:
隋枫这边的实验进度确实也比较赶,见徐洲放自己回去,也没有推辞什么。
离心时转速的控制,蚀刻剂添加时的各种注意事项等等。
经过多次的重复实验之后,宁晨总结着实验的成功率,发现平均每十次实验,也只有两三次能够成功制备出标准的试样。
徐洲只是给宁晨讲解了一些材料论文写作上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其他的就都交给宁晨自己去解决了。
如果不行的话,再考虑在论文中添加更多的研究成果。
“所以说,徐老师,我就是那个厨艺不精的厨师喽?”
听徐洲这么说,宁晨和隋枫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毕竟宁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合成了一种新的材料,其中的学术价值还是不言而喻的。
宁晨也和徐洲有一样的想法,如果说真的只是偶然一次的做出了标准的样品,那肯定还是合成的条件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