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上,他也许未必能战胜这些人,但辩难的问题,还从来没有难倒过他。
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这道题目的道理。
不远处,四公主李渔,不由的多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
谢承运年轻,没有背景,在他这个年纪,不惑境界其实已经算是天才了。
只是,眼前的几人,更加的妖孽而已。
先一步入洞玄,入知命,并不代表一辈子就压着别人一头。
就比如说颜瑟大师,他在西陵时候,天资出众,却迟迟不能迈过知命门槛,同期的一些资质较差的也进入知命后,将他衬托的如同废柴。
但神符师,真正迈入知命,便能轻易的站在知命的顶峰。
那时候,他被人嘲讽为小童。
陈坤在城门邀战颜瑟之后,更是言语间提及小童二字,激起了他的愤怒。
时至今日,颜瑟早已经超越了那些西陵天才,甚至可以轻易的将那些人镇压。
接着辩难的是隆庆,他稍稍的整理仪容,神情凝重开始辩难,他习惯于尊敬辩难本身所代表的智慧磋磨。
隆庆的言语,如清美的莲花,从隆庆的双唇间流淌而出,围绕这辩难命题,无数先贤经典被他巧妙组织起来,变成一张繁复又清晰的网罗。
比起立刻作答的谢承运,隆庆的辩难思路,堪称无解。
更是令在场的诸多学生感到震惊的是,在这番辩论之中,他没有调用一句西陵的典籍,而是全部使用的书院典籍观点,让在场的书院众人无法辩驳。
用书院的典籍,打败书院,杀人诛心。
“同门集中,夫子曾言:三千不改其行,是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