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宁缺,约战夏侯
绵绵细雨笼罩着皇城。
朱红色的宫墙如燃了雪一般格外的醒目。
有年轻人持着一柄大黑伞站在皇城外,晦暗无光的脸上,仿佛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寒霜,显得忧伤满面。
皇城前的气氛与风雨中的凄厉意味并不相同,几十辆华贵的马车,守候在宫前广场外围,护城河再往前数百丈便是宫门,那里等候着有许多人。
亲王殿下李沛言来了,国师李青山来了,阁中的那些大学士也来了,尚书大人们也来了,除了生病休养的宰相,大唐朝廷上下所有的大人物都出现在了皇城前,因为他们要替夏侯大将军送行。
在唐王李仲易,还有书院的双重压力下,这位大将军将解甲归田。
看着从皇城门洞里缓缓走出来的那个高大的身影,大人物们脸上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安慰的笑容,有唏嘘,有伤感。
尤其是李沛言,他一副严肃的表情下,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绪,自从天启元年同参与了光明殿的谋划,他们便是绑在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夏侯倒了,也说明了他的地位不保,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自然清楚,可惜哪怕是他也帮不到夏侯。
天启年间,大唐帝国第一位解甲归田的老将,上溯百余年,大概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理由自解军权的大将军。
夏侯缓步向着城门外走去,看着那些同朝数十年的大人和同僚,他沉肃的脸颊上神情也很复杂。
燕北的那一战,他确实没有背叛大唐,因为他将光明殿的谋划,全部都告诉了唐王。
离开皇宫,此去故乡,便不再是大将军,而是归老的农夫,他的确有些不舍,不舍手握杀人刀的权利,不舍军营里被他坑死的铁骑,不舍夜里挑灯看剑的岁月。
燕北一战,凭着夏侯的消息,唐国本可避免损伤,可唐王一意孤行,却害死了大唐边境数十万儿郎的性命。
可惜,这一切并不能作为筹码,反倒是夏侯还有把柄抓在唐王的手中,他的妹妹还在皇宫里。
最让他不舍的是,唐律捍不动他,敌国的军队击不溃他,道门和光明神殿也默默纵容着他,可他却要被迫离开这片繁华的土地。
仅凭唐王和朝堂里的那些大臣,自然不足以让他一个武道巅峰的大修士解甲归田,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便是书院和昊天道南门,勾连这两者之间的人,便是宁缺。
唐王并未太过绝情,赐下酒宴,又邀请了满朝文武相送,诸多封赏,哪怕是大唐开国以来,能得到如此殊荣的臣子也并不多,可谓是给足了夏侯面子,这也是他最后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