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83章 恒景帝:于卿知朕(2 / 4)

八百万的军队,纵然是砍到了六百五十万,依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历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后,达到了巅峰的完全体盛唐。

然而一场安史之乱,使得国都长安沦陷,唐皇出逃,一时间战火纷飞乱成一团,让这个强大到极致的帝国由盛而衰,一蹶不振,安史之乱过后,再无盛唐可言。

而造成安史之乱最大的因素,便是地方军阀的权势过重。

府兵制招募而来的军士被地方的将领收买笼络,外省军阀盘根错节、牢不可分。唐朝在边防设立的节度使制度使得军阀的权力愈发膨胀,乃至于形成了军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酿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唐朝的边军不断的扩张,占全国兵力的八成以上,而真正受皇帝管辖的军队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实力远不能与边军相提并论,一旦和刀尖舔血的边军打起仗就原形毕露了。

大明朝虽然没有唐朝节度使的制度,但朱棣根据自己的分析,其实还是有替代的产物的。

外省军队不可能没有最高指挥官,有最高指挥官就会存在隐患。之前老朱的打算是让这个最高指挥官由皇室成员担任,藩王出镇也是同样的道理。

【陛下为了应对军队的隐患,大刀阔斧的做了一个决定:自恒景三年始,各省都指挥使都会调至其他行省任职,将五军都督府各府都督外放,复设大都督府。】

【这一个很大胆的政策,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统军大元帅府、枢密院、大都督府,但太祖爷觉得,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便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

【太祖爷的初衷是好的,想利用都督府与兵部相互牵扯,达到平衡的效果,以确保兵权不会控制在一人之手。五军都督府的官员由功勋宿将担任,掌府官员尸位素餐,在太祖爷驾崩以后,兵部的权力已经凌驾于五军都督府之上,让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了摆设。】

【陛下应对的手段,是将五军都督外放,将原本的前、后、中、左、右五军,改为东、西、南、北、中五军,五军都督由正一品削为从一品,归大都督府管辖。而大都督府设左大都督、右大都督,为正一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军都督虽然在品衔上被砍了半品,但实权上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直接管理辖省内的都指挥使司,从虚职的正一品,变成了真正的从一品。】

【而大都督府虽然在名义上管辖天下兵马军队,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力上都大大的胜过兵部。实际上,大都督府在设立时就有很大一部分权力都被皇帝收回,真正意义上的左大都督,其实是皇帝。】

【最终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平衡局面: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归五军都督府管辖,五军都督府归大都督府管辖,大都督府归皇帝管辖。而兵部的权力则是被砍了一刀,五军都督府没办法制衡他们,但是现在有了大都督府,兵部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

【为了根除整个体系固化后产生的官官相护问题,这个体系内的官员会不间断的调动调整,例如东军左都督,在东军都督府干个七八年,就会被调任到西军,再过几年又调到北军……等转了一个圈以后,也就该告老还乡了,同理,各省都司官员也是如此。】

【如果是在常规时期,这个政策应该是很难落实的。因为这牵扯到了兵部以及各省,乃至几百万军队的调动,一旦变动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然而陛下将这个政策的落实时间选在了大裁军刚刚结束之后,正值各地军队最虚弱的时候,对军队的变动政策轻而易举的便落实了下来。】

朱棣扶额:“娘的,脑子不够用了。”

这不是套娃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火影:开局优化山中一族秘术 我死后,总裁痛哭,全家发疯 末日求生,开局烧了庇护所 红蝴蝶鬼社 那年童趣 上班摸鱼,女总读我心后跪求贴贴 黑月光受害者联盟 纪元【终章】 末世狂花,刺破黑暗的穿云之羽 灵气复苏:我有阴阳曼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