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不太清楚现阶段的稿费水准是多少,但,对于一个父亲暂时失业母亲每月才拿120块底薪的家庭来说,即使一篇文章只有几十块收入,对于这个家,也是一种很大的经济缓解。
于是又在本子上补了两个字:
“赚钱”。
写下这两个字之后,又提醒自己,不能急。
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理顺了思路,苏杭从桌前一排书籍里抽出一本杂志,还把眼前已经用了大半的小32开作业本翻到了前面。
杂志名叫《青旭》。
看名字就不难理解,这是一本主要针对青少年读者群体的文学杂志,而且是中原省内的一本杂志,杂志社地址就在省城商都。
前几天,苏杭骑车跑遍了河元市各处。
书报亭、图书馆、新华书店等等,还有很多路边书摊。
主要就是记录。
记录各种报刊杂志的投稿地址。
成果不错。
文具店一块钱六个买来的三十多页小号作业本上,三天时间,记满了大半。
至于眼前的《青旭》杂志,则是在一个书报亭做记录时,为了避免老板赶人,忍着肉疼掏了一次腰包,3块钱,换来的是老板默默忍耐了苏杭把小亭子里所有合适的书报杂志的投稿地址都记了一遍。
浏览一遍本子上的各种地址,苏杭又转向已经细读了两边的《青旭》。
其中文章……
苏杭只能说,怪不得曾经对这本杂志没印象,大概率是在市场化浪潮中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