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钟长林点头:“有些东西,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就要让人倒胃口了。”
方薇道:“社长,他才16岁,应该不会懂这些。”
“不懂,却有本能,这就更是天生的精明了,”钟长林道:“反正,你们俩这么巴巴地跑一趟,咱们接下来想要谈个好条件,不容易。”
方薇问:“那怎么办啊?”
钟长林稍微斟酌,示意面前的茶水:“先晾一晾,等一些天再说。”
方薇有些急:“社长,怕是不能等,苏杭今天也说了,他本就已经在寻找潜在的合作方,我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谭丰振跟着道:“社长,我也觉得,还是速战速决最好,万一引起争夺,就像‘刘晓庆’自传的拍卖那样,只怕我们连价都开不起。”
钟长林闻言,再次点了一根烟,这次却没抽,只是夹在手里。
陷入思索。
相比两位下属的情绪外露,钟长林听过他们刚刚的一番话,表面没什么,内心里却远不是那么镇定。
博艺的情况很不好。
这一点,不需要对外人隐瞒什么,简直众所周知。
除了最近几年那本《商海》杂志还算办得有声有色,其他,无论是《青旭》这样的附属刊物,还是博艺核心的出版业务,都可谓低迷。
特别是出版业务。
过去三年,博艺销售成绩最好的一本书,高价从一位知名作家那里签到的一部长篇,尽力运作之下,也只卖了12万本,远低于预期。
其他,平均每年三四十本的出版量,竟是连一本销量破10万的都没有。
钟长林私下甚至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办公室的风水出了问题,还真请了个大师悄悄看了看,然而,并没有什么改善。
已经到了这种病急乱投医的程度,可以想象钟长林的心态。
多少次哪怕在梦里,钟长林都在盘算如何扭转博艺的经营现状。
然而,能想到的方法,都不是自家哪怕在省内都只是二线出版社的博艺能够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