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才16岁,最不怕的,恰恰就是失败。
写下题目,苏杭又简单列了一个框架,分别为‘产品分析’、‘目标人群’,‘活动形式’等几方面,然后参照提前选中的桑河酒这一品牌,开始头脑风暴。
选择桑河酒,这是在7月份看到动力伞从自家上空飞过时就产生的念头。
原因是两方面。
第一,这段时间,苏杭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了‘桑河酒’的名字,而且,不仅周围长辈称赞这家酒厂自从更换了老板之后品质变得非常不错,口感好,不上头,价格还不贵。苏杭刚刚亲自尝过,个人也给出同样的肯定。
第二个,因为动力伞的事情,苏杭也做出判断,桑河酒业,应该也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正在努力广而告之。
两相结合,苏杭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概率把自己的方案推销给对方。
当然,只是概率。
苏杭同样有着失败的准备。
不过,这并不是问题。
不说其他地方,只是河元这边,就不止一个白酒品牌。何况,苏杭计划拟定的‘送戏下乡地推方案’,也不是只能用来推广白酒,其他饮料、食品、保健品等等商品类型,同样能用得上。
divclass=contentadv因此,只要把方案做出来,多跑一跑,酒类不行就食品,食品不行就保健,更进一步,本市不行就去外市,在这个诸多企业都看重营销的大时代里,总能找到一家公司愿意投钱尝试一下。
眼前的项目,苏杭不寻求任何利益,不过,只要找到了合作对象,并且成功了,那么,不只是身边人的工作问题得以解决,将来,苏杭如果想,也不会一无所获。
原因在于:
首先,这样的模式,非常容易复制。
就说戏剧团,中原一省,一百多个县,基本上都有。
其次,想要复制得精细有效,却也不容易,不是谁都能随便复制,没有经验,胡乱模仿,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因为这需要一个足够成熟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