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将手中的方案看完,郑春都不舍得把稿件放下,紧紧抓在手里,抬头看向对面少年,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果然是能考全校第一的少年人啊。
果然是能发表一堆文章的少年啊。
苏杭感受到郑春的目光,就知道事情基本成了,却没有就此打住,主动开启话题:“郑总,咱们中原白酒行业里有一句话,叫做‘一年喝倒一个牌子’,对此你怎么看?”
一年喝倒一个牌子。
这句话不知何时出现,却在中原省流传广泛,大致是说,每当一个白酒品牌在中原省崛起,大家一拥而上,一年后,又一哄而散。
虽然只是一种夸张,不精确,但却很形象地描述了一些业内现象。
至于案例。
苏杭没在自家省里找到,倒是曾经,隔壁省,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两度夺取央视标王的秦池酒业,简直是一个典型模板。
短短两年,秦池轰然而起,从一个地方品牌,销售额迅速冲到国内前五的将近10亿级别,风头一时可谓无两。然而,又因为勾兑丑闻,转眼间分崩离析。
郑春不知道少年为何会提起这个,对方主动开口,他反而轻松一些,稍微斟酌,说道:“我觉得,这不是因为圈子里流传那种品牌做起来之后假酒开始泛滥的问题,还是一些厂家自己把持不住,销量增加了,开始急功近利,忽视了对产品的严格要求,为了短期内迅速增加产量,胡乱购入劣质基酒进行勾兑。老百姓也不傻,你口味变得不好了,大家当然就不会再买。相比起来,一些有长远眼光的厂家,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苏杭听郑春这么说,倒是有些意外。
因为,郑春这话,简直精准地阐述了曾经几年后秦池的问题。
凭借央视标王的光环,秦池短时间内销量暴涨,产量跟不上,怎么办?秦池的做法是到处兼并小酒厂,并从外地大量购入散酒进行勾兑。
这么做的结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可以想象。
秦池后来的崩溃,说是勾兑丑闻,其实也不完全准确。如果你的产品还是一如既往优秀,必然还是有消费者会买单的。
然而,因为丑闻,标王广告带来的光环被戳破,大家理智起来,再一看……这酒真特么难喝,别说20块一瓶,两块钱都不值!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