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门,父亲已经习惯性又走到西北角的小吧台旁,开了啤酒在喝。
陶暖瓷蹭到一旁沙发上,拿起面前一份《商海》杂志胡乱翻着,一边竖起小耳朵偷听父母对话。
“统计出来了,一共要走176人,其中139个普通职工,还有另外37人由市里接收,确认留下的职工总数为1436人,比最初估计要多一大截。”
赵怡听丈夫说完,问道:“多了不好吗,咱资金也能宽裕一点?”
“想得美,”陶丙立摇头:“今天周秦河找我谈了,说是‘维修基金’收上多少,咱们那3000万,市里就划走多少。我们是一点便宜别想占,还要按照贷款标准支付利息,一年要白白多出上百万的成本。”
赵怡沉默片刻,说道:“这已经不错了,事情谈妥,接下来赶紧组织生产吧?”
“反正有的忙,”陶丙立喝完一听啤酒,想要再拿,又被妻子按住,只能作罢,说道:“我下午又去化肥厂看了看,初步计划,先用一个半月时间把情况较好的尿素生产线恢复起来,尽量11月前复工,再说碳铵那边。”
夫妻两个说话间,沙发上假装翻看杂志的陶暖瓷却是准确捉到了一个数字:139人。
才139个。
不多,不多……
而且,想想他那么厉害,这其中,肯定不会有他爸爸的。
不会不会不会!
陶暖瓷想起上个月,开始的时候,姐姐提出那个集资方案,她一时还没有回过神,之后才反应过来,化肥厂可能有人要因为拿不出‘维修基金’而下岗,顿时开始担心。
越想越担心。
特别是,月初那次在图书馆碰面后,下了一场讨厌的雨,之后又去,都没能再见到他,少女心思难免多想的陶暖瓷就开始不安。
会不会因为‘维修基金’的事情,他家里拿不出钱,他父亲可能因此下岗,于是就恼了自己?
可当初给他留了电话的呀?
还是自己房间的。
divclass=contentadv如果真有问题,为什么不打给自己呢?
这样又胡思乱想一会儿,父母不知何时已经出门,陶暖瓷这才注意到父亲刚刚随意丢在沙发上的公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