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仅仅两个月后,9月的第一天,不仅铺货的1万本杂志迅速售罄,甚至,还一下多出了超过4万的订单。
谭丰振的办公室内。
这一天,发行量达到53万份的《中原日报》,文化版头条,醒目的加黑标题:《预付十万,圆梦少年——少年作家参商小说合集即将出版!》
你倒是说啊!
钟长林道:“你直接说。”
陆小敏受不了老板的嘴脸,脱口而出:“你知道参商是谁吗?”
没成想,杂志上架的第一天……不,只是半天,从中午开始,各地的经销商就已经在不断联系过来,要求追加订购。
因为转眼就没了。
不过,既然自家社长已经魔怔了,坚持什么‘饥饿营销’,他也只能顺着。
甚至,很少量一些铺货到中原的外省杂志,上面有着参商文章的,也被一扫而空。
问题在于,相应的报刊杂志,早就被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参商’书迷给清扫一空。
“呸,你想认爹,人家还不想要你这磕碜儿子呢。”
这世上许多事情,一旦和金钱联系起来,都难免俗气。
铺货量实在太少!
于是,早早的,一些人想起来最近的热闹,你一本,我一本,很快就没了。
然而,如果这个数字大到一定程度,比如,10万元,按照这年代很多普通人的薪资标准,30年才能赚到的一笔巨款,那么,事情就不那么俗气了,只剩下夺人眼球。
而且,越是找不到,越是想要,结果就是,无论是想买的,还是想卖的,都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心心念念。
“有《青旭》吗?”
这么好的兆头,干嘛还要再受这份憋屈。
还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