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争议营销,”苏杭带着笑:“钟伯伯,找人来骂我吧。比如,说参商的小说其实没那么好,‘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说参商的小说是代笔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写那么多。如此之类,等炒起来,我们再澄清,再继续炒,各种对骂,总之,越热闹越好。”
钟长林听完,立刻否决:“这太危险了,稍不注意,还真可能像你说的……翻车。”
“是啊,双刃剑,”苏杭道:“闹到最后,要么冠盖满京华,要么斯人独憔悴。”
钟长林道:“你这好像说的不是你自己一样。”
“长恨此身非我有啊。”
“你小子就别拽文了,”钟长林思考片刻,到底还是坚持道:“不能这样,小杭,你可是博艺的宝贝,不能有污点,更别说主动制造污点了。”
苏杭感受着钟长林下意识比一般合作者更多些的关切,点点头,语气也正经一些:“钟伯伯,那就,嗯……如果有机会,顺势而为。我现在这么风光,肯定会有人眼红。等某些人忍不住了,开骂了,咱们就骂回去,这样不算自导自演,风险会很低。”
“这是肯定的,有人骂你,我也不能坐着不动啊。”钟长林回了一句,又反应过来:“好,这个……确实比咱自导自演好,风险低,顺势而为。”
两人继续聊了一些细节,不知不觉通话已经快十分钟,钟长林却还是没有挂断的意思,想要继续从苏杭这里掏东西。
苏杭便又提起了昨天和学校商议的征文活动。
这一期《青旭》火了,想要维持热度,接下来,好文章确实是一个关键。
苏杭自己可不够。
苏杭的征文想法,既可以补充一下《青旭》的燃眉之急,也能让杂志在河元打一打名气,甚至,还可以为钟长林并没有忘记的少年提过的更大规模文学赛事做预热,一举多得。
于是不仅再次答应,还拍板,让谭丰振明天亲自来一趟。
同时不忘给苏杭加担子,考虑某人的情况,让少年担任征文活动的‘创作指导’。
恰到好处的一个职衔,不是评委,又胜似评委。
毕竟没有经过参商‘指导’的文章,能不能到《青旭》那边,这可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