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一愣。
这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见对面少年迷惑的模样,钟长林坐直身体,按灭了手中的香烟,也是不吐不快,对少年道:“按照最近的宣传力度,我是想着,省内的消费潜力……20万本应该是没问题,运气好,或许能到30万,省外,这个再说。不过,这次的12.2万本,省外预定还不错,5.3万本,省内,却只有6.9万。”
苏杭问道:“钟伯伯,这是一月的量吗?”
“是的。”钟长林道:“图书的销售挺难琢磨规律的,有些大火一阵就再没了声息,有些出版时不温不火,隔了几年,或许又大卖了。至于你这本,只说省内,近期的热度加持下,我认为,第一个月是关键销售期,如果首月能破10万,甚至到15万,之后积累到30万,可能性就很大。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个混蛋联合起来,第一批只订了6.9万本,才到我预期的一半。”
苏杭想想又问:“钟伯伯,我觉得,如果卖得好,他们总不会不追加吧?”
“小杭,你不知道其中门道,能坑人的地方太多了,”钟长林道:“就说一个,他们把你的书拿回去,丢到不起眼的角落里,读者连找都找不到,还怎么卖?”
“生意能这么做吗?”
钟长林看过来,微微摇着头:“小杭,伯伯教你一个道理,将来如果进入生意场,永远永远别觉得,你的身边人,或者你的合作伙伴,会一心一意地与你一起奔着最赚钱的方向努力。有些时候,他们为了拦着你,宁愿少赚点,甚至不赚钱,都要把事情搞砸。”
钟长林这么说,苏杭倒是想起了前世的一些经历,跟着点头:“钟伯伯,那么,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
“就是得罪了一个小人,”钟长林道:“南郡的一个书商,博艺这几年积累了400万的应收账款,那混蛋一个人就占了32万,要了那么多次一点都不给,我实在受不了了,最近热卖的《青旭》9月刊就没给他发货,现在倒像是我做错了。”
苏杭不解:“只是一个书商的话,他能鼓动一群人?”
“这又是另一个道理了,”钟长林道:“一方面那家伙确实在圈子里有些实力,另一方面,书商也是一伙的,他们就靠着从我们出版社赊销占便宜,如果多欠了些,出版社就不给发货了,他们还怎么玩?这次,再有人一撺掇,他们就顺水推舟,给了我一个教训。呵,这么一来,其实也算是给我们所有出版商立一下规矩吧,潜台词就是,我们再好的书,他们不要,也是白搭。”
苏杭一时沉默。
钟长林也有些颓然,接着道:“说起来,只是这一开始少订些还没什么,我就怕他们真玩赖,把我们的书丢角落里。”
苏杭还是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