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某人的书法,某人的学习成绩,乃至某人的文章作品,出于尽职考虑,下面人也都收集了一份,全都送到了领导案头。
比起报纸上看着很像哗众取宠的‘一月发表9篇文章’之类的标题,厚厚一摞杂志,满分试卷的照片传真,还有近期热卖的合集《数不清的流年》,再加上有实物佐证后的近期一系列报纸文章,全部堆在一起,再想想对方才16岁的年龄,这简直就是震撼了。
我泱泱华夏,人才辈出呐!
然后呢……
领导昨天的想法是确认了某件事,如果不假,就派两个记者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派遣记者容易,下去了,从什么角度来报道这件事?
只说‘送戏下乡’?
这是领导最关注的,一举三得啊。
可……
送戏下乡这种事,还一举三得,那么,总得有个发起人吧?
谁发起的?
如果没有《青年日报》上的文章,其实谁都行,可以是那个小酒厂的老板,可以是戏剧团的团长,或者,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从中牵线。
divclass=contentadv然而,人家报纸上都报道了:《少年作家竟然还是广告策划》。
日销19万份的一份报纸,白纸黑字啊,如果这边‘移花接木’,太容易被戳穿,那就丢人了。
或者……
忽略发起人,就事论事。
那样一来,根都没有了,怎么‘论’?
毕竟,说起‘论’字,还有另外一个词呢,叫论功行赏。
这也算是这片大地上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一个传统,事情是你做的,做好了,就该有奖励。而另一个角度就是,一件事做得很好,那么,肯定得找一个有功的,夸一夸,奖一奖。
现在的情况吧,一个16岁的小孩子,与一件挺正经的大事情,实在是不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