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专题报道
比起拍摄时的琐碎,央视剪辑后的专题,如同一只精心制作完成后的‘香肠’,观赏性要提高许多。
五分钟的短片,采取一种递进式的叙事节奏,开端以‘一月发表9篇文章’的媒体新闻作为切入,引出一个近期在中原省广受关注的少年作家。
随后,央视介入采访。
镜头中的女主持与一个少年侃侃而谈,关于写作,关于学习,关于集邮,关于书法。
还有绕不过去的那份考试成绩。
1022分。
简短一段开篇,一个天才少年的形象跃然而出。
然而,当观众以为仅止于此时,少年人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并且对出版社建议,向河元市进行捐赠,同时又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产生了‘美丽河元’征文活动。
叙事进行到这里,观众也明白,开始升华了。
再想想专题的名称,‘心系家乡的少年作家’,一个少年人,自己成名了,还不忘记身边的同学们,希望通过征文活动让大家一起对文学感兴趣,一起实现进步,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不错。
有人记起了那段很有‘人文色彩’的广告语,打算找一找市场上有没有荧幕里出现过的桑河酒,亲口尝一尝。
占线。
不过,或许看错了呢?
转向一旁悠哉捧着一本杂志翻阅的妻子,陶丙立不太确定地问道:“老婆,刚刚那个,是咱家暖瓷吧?”
专题最后,是少年在写黑板报。
镜头最后在那段写完的黑板报上的定格,也让无数人感慨万千。
之前根本不关心电视内容的钟长林妻子见丈夫突然这么‘奇货可居’,也终于不再唠叨,还小心的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