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是更上面的意见,要把河元市的‘送戏下乡’案例作为典型,尽可能全国推广。
至于原因?
很简单,还是那个‘一举三得’。
让剧团得到工作,让酒厂得到宣传,让百姓得到娱乐。
按照随后《中原日报》的另一篇报道,类似的思路,既能调用社会闲置资源增加就业,还能促进地方商业发展,同时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娱乐。
同样是一举三得。
确认某些消息,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河元市领导层第一时间还是找到苏杭。
苏杭当时在商都接受一个采访,家里那边连电话都没打,直接开车奔了过来。
苏杭当然识趣。
这种事,自己一个小孩子,只是给了个想法而已,如果没有各位叔伯长辈的推动,再多的想法也只是想法。
因此,后续各种,自己就不掺和了。
亲自跑来商都的市领导对苏杭的应对非常满意,然后也表示,必要时,肯定还是要他这个少年作家露一露面的。
这次谈话之后,本来由桑河酒业主导的‘送戏下乡’,就被河元市里悄然接管。
桑河酒业也并不吃亏。
市里允诺,宣传目标还是桑河酒这一品牌,但之后的全部预算,都由市里划拨,不需要郑春再出一分钱。
不仅如此,市里还会对桑河酒业进行更多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