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本人也乐的放手。
最近突然的央视报道,让桑河酒业名声大振,相应的,就是自家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
为了避免桑河酒业重蹈当初苏杭与他第一次见面时说起的‘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覆辙,郑春本就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严抓生产上。
两人的一次通话中,郑春还说起,本来因为桑河老窖失败而重新赋闲的郑家老爷子郑光明,最近也重新出山,亲自负责勾兑环节。
如果不是家里人劝着,老爷子都要睡在车间里。
至于桑河酒现在的状况,也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供不应求。
之前的9月份,桑河酒的月销量是78吨,苏杭没有出现之前,郑春的期待,是今年将月销量做到100吨以上,明后两年,则是冲刺年产2000吨的目标。
业界对白酒企业规模的划定,中型酒企的年产规模是500吨到5000吨,但千吨以下只能算入门,到了2000吨,才可以说稳住脚跟,在地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轻易倒掉。
近期的情况却是,因为央视的宣传和地方的跟进,短短一个星期不到,桑河酒业就接到了来自省内外超过300吨的订单。
郑春并没有因此迷失,牢牢记得那句‘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教训,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divclass=contentadv因此,省外的订单,暂时全部拒绝,至于省内,又在一次电话里和苏杭这个销售部副经理讨论之后,决定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进行供应,核心思路是趁着这次舆论东风,尽可能打开周边的市场。
然而,即使如此,相应订单也接近200吨。
桑河酒厂的年产能力却只有1000吨,极限压榨一下,也到不了1500吨规模,而且,这么做肯定会影响产品质量。
本来,按照最初循序渐进思路,桑河酒业可以一点点扩厂增产,在两三年后,根据计划,把产量提升到2000吨级别。
现在,需求太旺,只能另寻他法。
其实也简单。
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