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好有歧义……
得亏裁判没在场,否则,说不定两人高低得被拉去审问一番。
见周泽楷是真没了说辞,姜映南摆了摆手,便先行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姜映南开始检讨这场比赛的内容,可是回顾这整局游戏所含的转折点时,他忽然呆住。
整场比赛,他一直想借用运筹思路和地图场景对抗一枪穿云,可最终结局是,每次他以为找到了机会,结果被周泽楷反手无情拍死,直到后面,他开始靠操作、靠手法,才迎来了极大的转机。
似乎,自己有点太过依赖自己的小心思了?
因为周泽楷知道他喜欢先防守,再抓时机,从而打一波大消耗,所以,总是可以提前判断出他的切入点。
而恰恰是最后一次,一枪穿云攻势平稳,等待他的突破,结果却是被自己打了个先手。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当时周泽楷选择了让一枪穿云防备自己那些小心思吗?
一种战术养成习惯,真的可怕。
没有明确针对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种选择并不明智,但恰恰是这种不明智,反而倒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困扰。
姜映南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什么,对阵周泽楷这种级数的对手,并不是将一切算计清楚,就可以了。
你要算计别人,别人也会防守,在这种基础上,你硬要算计别人,那不是找死呢么?
机会,并不是说每次都要把握住,突如其来的想法,不如突如其来的操作。
就像最后一波,坚持贯彻坑杀的理念,绝对会被周泽楷反手送上西天,而没有目的地强杀,倒是让周泽楷,丧失了主动权。
运营。
应该从开局每个选择切入,小心思可以用,但要懂的一个尺度,灵光一闪的念头,思路虽然正确,可也要考虑其他因素,不能盲目就用,自己又不是喻文州,该用硬核操作地时候,为什么不用?天天想净着投机取巧!输了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