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工坊之内,刘敏才与一位年轻的书生正吵得面红耳赤。
这书生长得甚是英俊,但眉宇之间傲气十足,即使面对刘敏才这位工部侍郎,依旧将身板挺直,眼神更是直愣愣地盯着对方,半点闪躲都没有。
钟阳明走进工坊之内,对两人说:“吵什么呢?那么多人挤在城外,为何不进城?”
钟阳明出现,刘敏才马上下跪行礼,高声道:“拜见殿下。”
那年轻人一看,也跟着下跪,向钟阳明恭敬地说:“学生夏元纬,拜见六殿下。”
“夏元纬?”
钟阳明感觉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回忆了一下,然后说:“咦,你不是跟车凯同一届的进士么?怎么成了庆陵的守陵人?”
车凯是三十多才考上的进士,而这位夏元纬看起来年纪比车凯小得多,正是因为车凯提过这么一位天才学子,所以钟阳明才有印象。
夏元纬没想到钟阳明会记得他的名字,顿时有些感动,解释说:“学生考上进士之后,家中父母意外身亡,不得不守孝三年。”
钟阳明听了,意外地说:“守孝三年?朝廷没有下旨夺情么?”
大乾对这个孝道还是挺在意的,守孝三年算是树立典型彰显孝道,让天下人学习模仿。
不过刚考上进士就守孝三年,那前途就直接毁了。
进士要么入六部实习,两年左右可以混个正职,又或者先搞个言官的身份当当,过几年再外放为官。能够考上进士的人,哪怕后续一直躺平摆烂,仕途至少也能混到四品。
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夏元纬回去守孝三年,那就不可能再给他包分配了,说不定一辈子顶着个进士的名头,结果是回家种田。
这种情况,朝廷一般会下旨“夺情”。
意思就是,这个守孝三年的规矩就免了。不是你不孝,而是情况特殊,朝廷需要你做事,未免你忠孝两难全,就下圣旨给你免了。
对于夏元纬这种特殊人才,下旨夺情算是常规操作。
夏元纬听到这钟阳明的询问,叹息道:“本来确实如此,但太子找到学生,希望我能能加入东宫成为他的属官。学生拒绝了,这夺情的旨意便没了。”
钟阳明惊讶地说:“脾气不小啊,太子都敢拒绝。”
前些年,太子势力如日中天,能够主动邀请夏元纬加入东宫,说明太子也很看好夏元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