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何教育他,如何让他走上正轨,如何让他行正道。
就成为了高太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她已经明白,皇子是极聪明的。
《春秋》之义,哪怕是她这个大人,尚且难以读通,尚且难以阐发其中要义。
但皇子却已经能够对《春秋》的经义,发表一些看法和意见。
屡屡阐发‘仁圣’之问,屡屡提出‘聪哲’之见。
于是,连翰林学士曾布,也在她面前夸赞说:皇子聪俊仁圣,自古罕见,臣窃见皇子文字,虽汉明少时不过如此……”
高太后读过史书,自然知道,曾布所指的汉明是谁?
那可是史书上的千古名君!
开一代文治之先河,垂为百世之君。
其在位时,轻徭薄赋,抚恤百姓,安定天下,四夷宾服。
恰好,史书记载,汉明帝十岁通春秋!
如今,皇子虚岁十岁,亦能通春秋!
这让高太后的内心,不由得升起期望来。
章献明肃抚养仁庙珠玉在前,而仁庙为政,高太后是亲眼所见的。
真太平官家,社稷主也!
若她也能培养出一位大宋明帝,百年之后,到了永厚陵里,见先帝于九泉之下,亦能无愧!
故而,如今的高太后,开始非常注重,她在赵煦面前的作为和表现出来的态度。
这是曾布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