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这位大宋天下的文学之臣,已经行将就木。
“将《识仁》拿来……”
程颢对着他的学生说着。
于是,程颢花费了一生心血,写成的《识仁》一书,被送到他面前。
程颢颤抖着手,抚摸着这部书的封皮,然后看向他的弟弟。
“正叔啊……”他虚弱的说着:“老夫将朽矣……未来只能指望正叔,发扬广大我伊皋之学……”
“带上它……去汴京,敬献天子!”程颢将他的那本书推到了程颐面前。
程颐哭着点头:“兄长之愿,某自当遵从!”
“还有……”程颢挣扎着说道:“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思考,天子当读何书……”
“天子聪俊,自古少有……”
“都堂相公,想要阻止天子接触王介甫的三经新义是不可能的……更是一厢情愿!”
“堵不如疏啊!”
“与其天子将来自己读到,从而猜忌大臣……以为大臣不忠……”
“不如,大臣们先以君子之书,填补空白……”
“伯淳啊……到了京城,待天子年岁渐长,或者见了天子,知天子果然聪俊过人……”
“汝就敬献盱江先生的文章于御前……”
“兄长……”程颐激动起来。
盱江先生李觏,是王安石新法理论和思想的源头。
号称是‘未得时用之王介甫’,也被人称作‘在野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