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风机适用于普通家庭,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买一个回家放在楼顶发电,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正常用电需求。
现在他们要试验的是风能到最终的220V电能,是否真的有高达45%的转化率。
总工程师杨万林很快就测算出来了风速。
他的测算方法很粗暴,根据风能公式E=12(ρtsυ3)计算得来数据。
其中。
ρ代表空气密度;υ代表风速;t代表时间;S代表截面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从理论上简单算出来风能数据。
毕竟他们主要是看转化率,只要最终结果接近45%,那就算是成功了。
量产之前,他们肯定还得进行大规模更专业的测试才行。
实验开始,风机的两片风轮转动起来。
五分钟后,结束试验。
杨万林等人把风机配套的蓄电池取出来,然后进行放电试验。
等电瓶里的电放完,试验数据也就出来了。
现在就是简单的电能除以风能计算了。
八位老师傅同时计算出结果,然后把数据展示出来。
%!
这个转化率虽然没有杨辰宣称的45%高,但是非常接近,毕竟风速不会一直均匀,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风能不会太准确,有点小误差也可以理解。
但是即使如此,%的转化率也打破了人类记录。
要知道在此之前,实用风电转化率最高记录也只有22%而已。
还有更高的转化记录,但是都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并不能实际运用,那就等同于没有。
杨万林等人兴奋极了。
“杨董,您这个技术真的是太伟大了,绝对是风电行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
“如此简单的计算,居然还有%的转化率。如果用仪器测算,数据更准确一些,说不定能超过45%呢。”
“这项技术一旦发布出去,我们公司就能活过来啦!杨董,您拯救了海城风电,拯救了我们30年的心血啊。”
“杨董,谢谢你,谢谢你……”
……
几位老师傅越说越激动,眼泪都流了出来。
他们一直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看着它成长,又看着它衰落,他们更想看着它重新站起来。
以前他们觉得公司没救了。
现在不一样了,杨辰的技术一旦量产运用,他们的孩子就再次活过来了。
所以,他们怎能不激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