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间,天人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士人怀疑和否定,沿着这个理路发展下去,离只重人事而不关心天命,其实并不太远了。”
“战国末,荀子便首当其冲,道出了天人之分,向灾异论提出了挑战。”
divclass=contentadv“只不过这种思想,并不为儒家其他学派接受,因而荀子也是遭到了儒家排挤,最终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然无论如何,在一位位先贤的怀疑下,天的权威一步步下降,对人伦道德的约束力更是每况愈下,只是这种风潮,随着天下一统就戛然而止了。”
“荀子之徒并未执着于学术,而是都开始执着于仕途。”
“荀子在这方面的进步,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伸展,更没有随之影响天下,等到荀子逝去后,其他儒家学派重新掌握了主导,原本渐渐为天下抛弃的传统祭祀,便再度兴盛了起来。”
“甚至在天下已有了神道设教的观念。”
嵇恒并未在‘神道设教’上多说,继续侃侃而谈道:“从荀子开始,儒家内部已生出了裂隙,这是天人关系论内在的矛盾,最终以荀子被儒家除名而告终,在被其他儒士多次反对后,荀子索性抛弃了儒家自来传承的天人相关论。”
“不再试图通过天约束人君。”
“他主张性恶。”
“而且荀子将政治的善恶,完全寄托于君主的自律上,这样的倾向再进一步.”
“便是只重人事,不关心天命。”
“而这就是法家!!!”
扶苏正襟危坐。
当听完嵇恒所有的讲解,尤其是兜兜转转落到法家时,他不禁感觉毛骨悚然。
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
以儒墨道三家为视角,以天人关系为落脚,最终将这次的廷议本质,一五一十的讲开了,尤其是说到这就是法家时,扶苏只感全身战栗,一股凉意从脚底涌上脊椎。
冷的让人发颤。
“这就是先生眼中的法家吗。”扶苏苍白着脸,颤颤巍巍道。
嵇恒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