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秦本身对前路就很模糊,革新以来对天下治理也越发吃力。
从始至终商鞅都无比的清醒,知晓变法的最终目的,也知晓如何是最深刻彻底的。
嬴政从身下的一堆竹简中,翻出了《商君书》,而后翻开到《商君书·更法》,里面记载的便是当年孝公时,秦国关于变法决策的论战,当时的执政大臣甘龙、杜挚坚决反对变法,立主维持秦国传统。
原本坚定革新的李斯等变法势力,见状也渐渐变得沉默收敛,大秦后续几年彻底陷入到迂政传统的摇摆不定,继而给天下酿就了更大的混乱跟动荡,而他也开始转向通过宣扬庄严肃穆的圣王德行来平息严酷的天下冲突。
不涉及天下根本政道,不涉及王道传统,或者保留了旧传统的表面变革,不可能全面深刻,也不可能稳定持续的强大,一旦风浪涌起,旧根基旧理念便会死灰复燃,所以嬴政从大秦一开国,便始终坚定的推行大破大立,意欲盘整天下,重铸新天下。
“一来不知陛下接下来用意是什么,二来一而再的自作主张,只会引起陛下不满。”
只是又有些不甘。
原因嬴政也清楚。
最终。
“扶苏眼下是独自处理政事,跟胡亥是截然不同的,给陛下的印象也不同。”
赵高双眸微阖,眼中闪烁出一抹如毒蛇般,摄人的寒芒跟阴冷。
“不行。”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
便有宦官恭敬的进到车内,将这份竹简高举过头顶,接了过去,而后轻脚轻声的走了出去。
“继续如此,胡亥公子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尤其还是商鞅在前,当年商鞅跟秦孝公是何等君臣融洽,但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表露出了跟变法不同的己见,便是想限制君权,而这才是当年商鞅真正被杀的原因,眼下嵇恒本就跟大秦的政治主张有差,若是让嵇恒出仕,以嵇恒之才,几年、十几年时间,就能轻易掌控朝堂。
他们成为了当下政治传统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