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天天过去,志愿者团队慢慢融入了村子里,村民们遇见会打招呼,会与他们分享自己对收成的预测,甚至办喜事也会叫上他们帮忙,顺便一起上桌当客人。
工作也随之顺畅起来,有条件上学的基本都返回了学校,没条件的志愿者会在约好的时间,拿出书本为愿意学习的孩子补课,用小李的话说最少得让孩子们都识字吧!
山河在这样的生活里如鱼得水,也许是因为他年纪最小,村民们对他的态度最好,喜欢叫他做点小事,经常有人叫他上门吃饭。
山河在伯吏村,待了七天。
今天他就要离开了,他与各位志愿者相拥告别,眼眶隐隐有些泛红。
“再见了,同志们,我会记住那晚的宣言,这是我们的事业!拜托了!”
“我们都会记住那晚的宣言,山河一路顺风。”
“保重!”
“再见,山河以后再写书给我们寄几本!”
…
与志愿者团队告别后,山河走出了土胚房。
小学操场上,全校的几十个学生和两个老师都等着与山河告别。
山河有点不知所措,“老师同学们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不需要这种形式的道别,快回去上课吧!”
年纪大一点的伍老师走到山河面前,“我们知道了你们的计划,我们和学生们商量过了,你们每一个人离开,我们都会在这里目送着你们,不是什么形式主义,只是无以为报,唯有尽心而已!”
山河的眼眶红了,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更多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被人承认,被人推崇,被人铭记!
山河真真实实的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大时代中,而且为他的变革尽了一分力。
怀着激动和不舍的心情,山河对着老师学生们重重的捶了捶胸膛。
走出了学校,徐老蔫带着女儿以及家人和老牛在路口注视着山河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