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学已经深入人心,他们的文学作品对未来富有想象,像《2001,漫步太空、《银行帝国、《自私的基因等文学作品已经大大拓展了人民群体的认知能力。即使他们看见我们给他们制造的所谓神迹,他们自然也会与科学相结合。”
希子的解释,似乎给他抓到了什么,“与科学结合,不是更能捕获人心吗?我们给他们呈现的是真正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伪科学。”
“真正的科学技术的建立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人类对我们的科学技术是知的,他们过于自由的人文主义也会阻碍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相信崇拜一种虚缥缈的镜像世界。
我????????????们换个角度想象,你身为天文学家,假如一个更加高等文明给你呈现神迹,你会抛弃自己吗?你会盲目崇拜吗?你会甘愿受驱吗?”
听希子这么解释,仁川冷静想了想,摇摇头表示不会,但他并不满意希子这种解释,他觉得这是不全面的。他翻了翻人类信仰,快速梳理着那些曾经被人类视为神迹的事迹。
发现人类很多行为确实是受到了内外在因素影响,如宗教信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金钱等内外在因素。
仁川据此反驳道:“用人类的话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二的个体,他们各自都拥有自己的自由意识,你刚才拿我作为单独个体举例是不正确的,希子,不可能所有人都跟我一样。
尤其对于那些科学家来讲,他们拥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我们的科学技术可以摧毁他们习以为常的信仰。
比如他们相信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理论,比如他们相信光速不变,我们可以改变光速,使他们的科学家信仰破灭,从而迷失自我。”
希子提醒他说:“你这是使人类科学家崇拜你呢?还是要使他们在科学边界迷失自我?”
“我当然是希望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科学的问题,从而令他们陷入能为力,从而对我们的科技神力充满崇拜。”
仁川太过高估大秦科技,从而低估了人类世界,他不了解人类心理活动,他根据就不了解人心。但他也不想就此打击他的积极性,在他兴头上泼冷水可不大好。
“其实你可以换个思路,或者换过方向,比如人类对金钱的渴望,我们在此可以大做文章。”
仁川正好也想到了这点,他仔细品味着人类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就说:“嗯!言之有理。人类对金钱的渴望,对信仰的向往,以及被几千的思想文化束缚,使得金钱可以驱使他们,信仰也在驱使他们,甚至他们几千年或几百年形成的文化习俗也在驱使着他们。”
全部用驱使这种奴性的词汇似乎不太恰当吧?希子找不到特别有力的反驳,但又不是没有反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