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百名士兵昨天还是农民,今天就成了白龙军火枪队的大兵,他们肩膀上扛着训练用的竹竿,每天不干别的就光列队走步子,这种全新的训练方式让教官们都满腹牢骚,只会走路的兵,能算是兵吗。
他们不懂,这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典型模式,只有意志坚定的火枪队列才能有效的杀伤敌军,同时防止自身的溃败。
刘骁曾经看过一些欧美电影,那种面对面开枪,生死在天的感觉令人震撼,而面对敌人枪口不后退的秘密就在于不断地重复的训练,以及严苛的军纪形成的条件反射,军人在队列是不需要带脑子的,他就是一个会走路的装弹开枪的工具而已。
所以火枪兵不能找那种老兵油子,也不能找太精明的,只选淳朴农民。
眼前这三百名高矮胖瘦各不同的士兵是刘骁能凑齐的最强阵容,他们不识字,只会种地,没见过世面,正符合要求,就是太笨了些,很多人分不清左右,齐步走走的一塌糊涂,松松散散,比非洲黑叔叔还不如。
“传令下去,哪一队不出错,午饭加红烧肉。”刘骁说,他养兵毫不吝啬,普通百姓一天两餐,白龙军一天三餐,早晚都管饱不说,肉也经常有,这可是以往过年才有的待遇。
校场上的队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整齐起来,红烧肉的力量比教官的藤条还有力量。
忽然对讲机里传来声音:“禀告主公,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刘整驾到,已到水师码头。”
刘骁算算时间,从扬州一别后,刘整抵达临安,再折返来到合川,时间一点没耽误。
水师码头,刘骁再次见到了这位一起吃过包子喝过酒的忘年交。
刘整一袭蓝袍,风尘仆仆,站在船头抱拳道:“白龙王别来无恙。”
刘骁笑道:“托您的福。”
刘整道:“若非阁下提点,下官就冤死在临安了,大恩不言谢,眼下还有一事相求。”
刘骁道:“但讲无妨。”
刘整道:“四川制置使俞兴的追兵就在后面,此人与我有隙,趁机公报私仇,还望白龙王再救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