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也是老张想做的,假借别人之手以雷霆万钧之势先做下来,是否会激起民变另说,无事是自己的功劳,有事和自己无关,等进了京,将这些激进的政策调整一下,更加邀买人心。
所以老张想尽量慢点走,让刘蓝二人将得罪人的活儿干完最好。
慈禧想的就不一样了,她的心思是复杂的,怕被清算的第一位的,洋人要清算她,光绪要清算她,朝中新贵也容不下这个掌权多年的老太后,所以她要慢慢走,随时掌握朝中局势以做出调整。
一天三波快马将京中大事报来,慈禧听的心绪不宁,除了坏消息也有好消息,朝中还是有人支持自己的,比如奕劻,荣禄,恭亲王溥伟,以及许多年轻宗室,都在盼望太后还朝,主持大局。
这本该是温暖的事情,慈禧却更觉悲凉,爱新觉罗家的孩子们没一个看得清眼前局势的,谁不想主持大局,可是主持大局得有兵啊。
曾经兵强马壮的大清,如今几乎是个没有军队的国家,闹长毛的时候八旗和绿营就不行了,湘军淮军成为主流,甲午一战,淮军也废了,于是练新军,武卫军刚成立没多久,就遭遇了庚子国变,一场与列强的大战导致重新洗牌,现在全国上下,唯一就战斗力的就是驻扎京城的天下第一镇,次一点的是聂士成袁世凯的部队,但和刘蓝沆瀣一气,成为同党。
全国其他地方的军队,只有没练成的新军和旧式巡防营,没有战斗力不说,距离京城十万八千里,远水也救不了近火。
谁掌握了直隶军队,谁就掌握了京师,掌握京师就掌握了皇帝和朝廷,就等于掌握了全国。
这不就和三国时的董卓一样式儿的么,借着平乱进京,结果自己坐上大位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京城的宗室们整日提笼架鸟,对国家局势没有基本的了解,遇到事情就想着太后出马,但凡能有一个人出来说一句,我愿意效仿荆轲刺秦,带一枚炸弹与刘蓝二贼同归于尽,大清的江山都不至于那么快完球。
偏偏一个有血性的汉子都没有,都嗷嗷等着自己这个老太婆去帮他们扳回局面,这不笑话么。
此时的慈禧,失望中带着一丝悲壮,还有些许的侥幸心理,她掌权四十年,极其擅长把握人心,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判断张之洞是不愿意与大清撕破脸的,也没有建立一个新汉人王朝的欲望,而刘蓝二贼做事虽然唐突,似乎也不敢贸然废除帝制,他们有所忌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抓住这一点,主动示弱,先保命,再徐徐图之,依靠老臣对新派权臣分化瓦解,她甚至连刘蓝二人的前途都设计好了,刘出洋做个公使,打发的远远的,蓝下放南方做贵州巡抚,时代变了,不能擅杀功臣了,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招数最合适。
……
京师,古老的帝国首都处在一种吊诡的半无政府状态下,却运行的丝滑流畅,似乎朝廷六部、九门提督、御史台、大理寺的消失对老百姓的生活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也正常,六部管的是国家大事,九门提督管的是京城治安,御史台管官员,大理寺管案子,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
如今京城治安是天下第一镇的宪兵队在负责,白天黑夜都有巡逻队,大规模治安事件绝无可能,至于杀人抢劫这种需要侦破的案子,顺天府尹的快班爷们并未下岗,大街小巷的茅房厕所,倒粪桶的照常营业,酒楼戏院,当铺钱庄,还有大栅栏的南北货店,八大胡同的青楼照常营业,照常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