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宋神宗熙宁四年,天子召集两府宰执,讨论的是镇压庆州军队叛乱事宜,但在争论中途,却将论题引向王安石变法之事,当时的北宋宰相文彦博对皇帝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讥讽文彦博,说这变法让士大夫多有不悦,但百姓这么想,就无所谓?
文彦博反驳: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无可奈何,默认此言!”
朱元璋说完,问:
“君王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也,此话你怎么看?站在大明储君和未来君王的立场,你在故事中看到什么?”
朱标低下头,久久不敢言。
朱元璋替他回答:
“是无奈!
就如朕想杀了孔克坚,却只能用阴暗的手段耍耍性子,却不敢真的杀他一样无奈!”
“文彦博倒是一个真性情,朕虽然不喜欢他这句话,倒是挺喜欢他的性格,因为他和那些儒家的君子们整天将什么以民为本,什么不与民争利挂在嘴边不同,直接就扒了儒家的皮,也扒了君王和士大夫之间虚伪的皮相!
什么圣人,什么圣学,都是虚伪的!
士大夫需要通过君王实现抱负,获取利益,但君王同样被士大夫绑架,不能轻易和士大夫脱钩,
这说白了,就是君权和相权的争斗,
你要明白,也要永远警惕那些人!”
如果以前朱元璋跟朱标说这些事,朱标大概无法接受,就算他沉默不言,也不会认同皇帝的想法。
可是如今,被张异那家伙“污染”之后,朱标少了一分天真,也多了一分对世界残酷的认知。
所以这次,他无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