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区早年间确立的房地产保证金和现房销售制度,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
新区接连拍地,不少优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入驻进来。
在各建设地块招标之前,张政禹就要求,只要是在城东拿地的开发商,楼盘必须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拿出一部分建成房屋做公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
这种做法从源头上对开发商进行了筛选,你不答应这样的条件,就没有资格参加土地竞拍。
以往政府最头疼的就是,土地出让建设之后,政府想要配建社区、派出所、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往往还要额外花费几百到上千万,重新通过租赁或购买的方式开展建设。
而现在,政府适当放低地价,在建设初期就解决这个问题,省去了大量本不必要的花费。
赵丹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前几年张政禹给区财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账户上还有三四十个亿。赵丹直接拿出十个亿,投入到新区建设中。
在专题会上,赵丹提出,由于城东区北接河南,要用好这项资源,修建快速路和国道、省道连接,一方面吸引外省资源进入城东,另一方面也便于城东的商品和物流向外辐射。
张政禹非常赞同赵丹的思路。江东市领导们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局限性太大,没有走出一省、一市的限制。而如今的社会发展早已脱离了闭门造车的环境,只有尽全力聚合资源,才能把发展之路走好。
城东区重大项目接连上马,但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主要还是集中在修路、住宅、产业发展和教育医疗方面,其他城市新区常见的搬迁政府、建设各类场馆、剧院的建设行为,在城东新区并没有发生。
在工程分配问题上,除了部分张政禹重点关注的项目分配给了马乐天之外,大多数项目都由赵丹直接支配,张政禹并不多插手。但是唯一的要求是质量过关、保证工期。
在费建国的主导下,城东新区纪工委正式成立。
这是奈之举,张政禹本想等到晚一些时候再调整干部,但是现在大量项目上马,可想而知一定会产生腐败问题,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