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公所这里是窑洞结构,城市整体下沉,窑洞挖在地下一层的岩壁里。
洞里却并不暗,上方挖有天窗,用藤编草织的窗户半遮住,可以开关。就是不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许问向上看了一眼,下意识就想到了这一点,然后问了出来。
“窗户做了设计,向旁边做了下收拢,然后装了陶制的水管,把积水导下去排掉。”许问他们是自己人,那人也就没有隐瞒,侃侃而谈,讲解得非常清楚。
“陶管?从窑里烧出来的?”许问问道。
说起来,他以前在博物馆见过这种陶制水管,那还是中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排水管道。当时他还惊讶过那个时代的先进程度,没想到它竟然一直延用到了今天。
不过想想也是,陶水管对精度要求低、透水性差,只要有材料、有相应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方便易得。
“对。”那人简明扼要地说。
“是在附近烧的,还是其他地方烧了运过来的?”许问问得很仔细。
这里联合公所,出入的全是工匠。工匠不关心这种问题,那还关心什么?
所以这人也没奇怪,很自然地回答:“就在附近烧的。距此西南十里的地方有一条殷水河,河边有座红土山,山上产陶土。不是什么太好的土,但用来做粗陶是足够了。”
他左右一看,随手从旁边捞起一个陶罐,递给了许问,“喏,这就是殷水窑烧出来的。”
砖石不分家,秦连楹的手札里有不少烧砖砖雕的相关内容。许问认真学过,记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还没有正式上手实践过。
不过秦连楹是京营府高级工匠,许问也学得够认真,单是这些理论知识就足够他了解很多了。
就这个陶罐来看,红土山陶土的质量看上去的确很一般。颗粒大、杂质多,烧制出来的陶器很是粗糙,不太好看。
但许问轻轻敲了一下,发现这陶罐声音偏清脆,手感很结实,这说明陶土粘性很大,是优质的特征。
“多谢。”片刻后,他把陶罐还给那人,继续跟着他一起走,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路上又说了些话,那人有问必答,态度非常好。